外语公开课:单元视角下的高考听说测试题型指导与训练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0日      来源:教导处

20201118下午,上海市双名工程黄浦区英语种子计划团队的学员们汇聚上海市向明中学,与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金怡英语名师基地、黄浦区金怡英语名师工作室、全体黄浦区高三的英语教师们联合开展了单元视角下的高考听说测试题型指导与训练的课堂观摩与教学研讨

教师们首先观摩了由种子团队成员、向明中学的沈大卫老师执教的一节高三英语听说测试教学“Festivals”

进入高三年级后,英语听说测试就成了教学与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高三阶段,基于高考听说测试的教学是比较困难进行的项目,从学生的角度看,原因是:1. 对各种话题的相关词汇积累少;2. 口语句子的结构掌握少,导致在输出时既要词汇又要考虑句型,增加思考的负荷;3. 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关键信息的方法策略不当。

而从教学的角度看,主要原因是:1. 题型多,平时仿真训练多依赖训练软件;2. 注重考题的训练,容易忽略口语训练的本质,即“听与说”;3. 班级学生人数众多,课堂时间有限,不利于开展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高三的教学中值得去尝试增加听说测试训练的效率,帮助学生抓住每一个环节的重点,通过策略的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即将面临高考时,提升听说测试的能力,提升听说测试的分数。

本课开头就与学生探讨他们在听说测试“听短文回答问题”遇到的困难,并展示评分标准,让学生对如何做好这一版块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教师引入“节日”这个主题,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关于感恩节的词汇通过头脑风暴收集下来。

1. 让学生熟悉评价标准

对本大题的评分标准,尤其是评分的分级,有必要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有一个了解。

2. 增加信息输入,鼓励抓取关键信息

由于学生对感恩节的信息了解不完善,通过让他们听More Reading的语篇,鼓励他们尽量多地获取对之后说的任务需要的信息。但是,随意地让学生去记录笔记效率不高,在这一语篇的听力中,教师提供的笔记是有框架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取关键信息,并提供他们完整地输出一个短talk的框架。当学生在两遍的听力后收集完所有的信息时,他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介绍感恩节的素材,这时鼓励他们随即选取一个方面进行talk,就解决了这一环节词汇、信息、句型缺乏的短板。

3. 培养迁移能力,鼓励活学活用

在完成了第一个语篇的听说训练后,引入第二个关于中秋节的语篇就非常必要。在这一环节,教师提供与第一篇一样的笔记,但是不提供具体的框架,要求学生自行记录他们所听到的信息。同时,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利用第一篇笔记的框架,能够活学活用,完成两个问题说的任务。在这时,学生的产出的语句和用词比起第一次来有了进步。我们可以看到在同一主题下,学生运用所得到的框架与策略,在听与说上提升能力的过程。

课后,老师们对这节课及单元教学展开了热烈的教学研讨。首先,由沈老师总结了本课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之后由黄浦区教育学院师训部副主任、高三年级教研员、种子团队特聘导师王凌珏老师进行点评,分析,以及对高三听说测试指导的总结。

在之后各校老师的点评后,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英语名师基地主持人、黄浦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敬业中学金怡校长从单元视角、文本素材选择、活动设计等维度对这节课进行了评价。她强调高三的专题(单元)指导必须注重高考的评分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的仿真度。只有教师熟悉了标准,才能自己知道如何教好,并指导学生如何提升各题型的解答方法,给教师们的日常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

两个半小时的活动,既有课堂教学的展示,又有同行和专家的点评。这也将促使我们团队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继续优化高三听说测试的教学指导,并形成团队对这一主题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