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AFS项目(学生篇)——奥地利交响诗(赴奥学习交流总结)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一年前,怀着兴奋、喜悦而又期待的心情,我坐上了飞往音乐之都的航班。一年后,依旧是兴奋和喜悦,飞机降落在了祖国大陆上。经历了酸甜苦辣,经历了悲欢离合,不经意之间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不再是一年前的那个我了。

贝多芬D大调钢琴奏鸣曲
作品28号 《田园》


    格拉茨(Graz)说是奥地利的第二大城市也不过几十万人口,整座城市被茂密的绿山包围着,我和我的接待家庭住在西郊的山坡上,安静得无人打搅,气派的四层楼别墅俯视着整个城市,每每从自己房间的窗户放眼望着那绿中城,或是带着那条似有灵性的狗在丛林中漫步,或是偶尔清晨被报晓的雄鸡叫醒,抑或是每天去农场取新鲜牛奶,冥冥中仿佛到了五柳先生的世外桃源里一般,被深深地吸引。

    记得第一次去市中心,初秋的格拉茨尚未脱离盛夏的炎热,学校还没开学,大街小巷里几乎空无一人,鸽子飞飞停停在中心广场上,聚聚散散在卖艺人的周围,高大的约瑟夫国王塑像伫立在广场中央,微微颔首的国王仿佛沉思着什么,又或者是聆听着空气中淡淡的乐丝,街边的露天咖啡馆也无精打采地看着街上空闲的有轨电车来回穿梭,从雄伟的歌特式教堂里不时地传出“来自天国”的歌声与钟声,似要催醒这座沉睡着的古城,深邃而平和,恬静而优雅。一个人贪婪地走在阳光底下,走在乐声之中,奢求地可望全身上下都能感受到这充满异域风情的独特风味。所有这些,对于来自繁华大都市的我来说,似乎找到了心中常幻想着的那份静谧,那份自由。


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 作品13号 《悲怆》


    开学了,就读于当地一所著名的音乐学校里,班里有28个同学,班中多了一个异国学生似乎并没有使他们很吃惊,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吧,大家都有各自的社交圈,没有意料中的问长问短,没有每个人的自我介绍,只是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宽敞的教室里,用惊奇的眼光观察着周围的陌生场景。这儿的官方语言是德语,不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公民都通晓英语,或许是普及率太高的缘故,人们不喜欢争着和外国人说英语,因为能用英语交流已经不是在旁人面前炫耀或是证明自己的资本,旁人也不会用佩服的眼光称赞他一句“看,他在和外国人说话!”这一点于国内大相径庭。由于语言上的制约,一向爱聊天说话的我一下子变成了寡言少语的“乖”学生,只是偶尔在必要时用英语向些男孩子求助;上课更是糟糕,每天仿佛是听完了“天书”听“地书”,有时周围同学听着听着突然不约而同地捧腹大笑,这是我能做的也只能是傻傻地跟着笑,唯一唯一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的只剩下了英语课,这一点似乎对得起在国内八年英语的艰苦历程。

    总是有些差异让我百思不解,每天第一节课总有迟到十分钟到校的同学,因为他们“颇有经验”地知道老师会在铃响十五分钟后才赶到教室;主课(德,英,法/意,数)学生们稍是安静些,副课难免“惨不忍睹”,好多次因为学生太吵闹,所学知识又不太重要,老师索性刚上课就放了课;学校规定一周内不可有超过两门主课的考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