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哥学姐面对面系列之二——记采访03届学姐徐靖逸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本站讯 记者 张怡)采访徐靖逸是周效放老师推荐的,采访前只知道她在复旦念书。见了面后才知道,她原来曾经两次获得是全市作文竞赛一等奖,而且在高中阶段就获得了钢琴十级的证书。后来,我又通过E-mail和她做了交流,她在回复邮件中谈了很多关于语文的学习,发现她真的是一个文采很好的女生,颇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语文学习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许多学生颇为头痛的一门课程,如何学好这门课?如何平衡“考试语文”和“大语文”之间的关系,我相信你能从徐靖逸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首先我想说明的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长处,我的长处在你们看来大概就是语文这里了,就像有人的数理化出类拔萃,有人的音乐天赋十分了得,其他人即使把他们的方法克隆一遍也决不会超出他们。本身就在这方面有些灵气的人一定要加入自己个性的东西 才可以超越,如果本身在这方面十分普通、不太起眼的话(当然这是可以转变的,要辩证地看待),我想只要做到对于自己的最好,那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说的“超越自我 ”。所以说,要比较的话就要多和自己比。

    在第一次的采访中,徐靖逸提到她的语文是在高二突然开窍的,成绩立刻有了提高,对于这“开窍”,记者始终不是很明白,于是,在第二次的采访中再次做了询问。

    我在高二以前语文成绩也不错,但是不是很稳定,也就是说虽然可以得到一些高分,但是基本上不能说出为什么能得高分,一直没有做“语文”题目的感觉,因为在做的时候没有觉得这一个学科和理科有什么区别。概括地说就是没有掌握这门学科的特征。到了高二的时候,大概是因为不太喜欢这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反而自己喜欢在课外看一些又杂又没有规律的书,每天一个多小时的报纸是一定的,而且这种习惯一直留到了最后的高考时期。并且那个时候我在已经考出钢琴十级的情况下,也天天练琴,每周还要到老师那里去。我想我所说的“开窍”就是说突然找了一个很适合自己的写作范围,而这种“开窍”没有任何人的指导,我自觉大概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自己在大面积阅读上的积累,还有就是对音乐的感觉也帮了很大的忙,毕竟文艺的不同形式之间是可以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同时,作为一种量化的手段——考试,也包括语文考试总是有一点规律可以找的,语文成绩要上去当然是离不开老师在这方面的指点,因为他们总是在研究考试并且使考试不断地人性化科学化,所以要提高语文成绩,老师的应试指导也是很重要的。

    写作是高考的一个重头戏,也是历来考生们最头痛的一个方面。在这方面,徐靖逸深深感受到周效放老师的教学方法使她受益匪浅。

    高考当然要用模式去写作,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保证在很紧张的状态下不出错(这是取得好结果的前提)。当然你可以说,那些拿很高分数的文章好象看不出什么模式不模式的,其实这才是模式写作的最高境界——让别人看不出模式的模式。周老师在高三是让我们每周都要做一篇剪报,我们班的同学就在分析这些文章中发现,其实报纸上的文章也都是套用不同的模式或者是它的变形。但如果要拿到比较高的分数,那必须在模式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东西,比如你自己的经历或你自己独特的看法,或者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