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章含之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章含之

著名国际活动家,70年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70年代初,她曾参加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会谈,并参与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的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章含之同她的丈夫乔冠华(中国前外交部长)一起,曾活跃在联合国的外交舞台上。她是1971年中国首次参加联大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1973-1975年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的副代表之一。

    此外,她还参加了中国同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会谈。

    章含之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四部著作。

    80年代以来,章含之积极投身于促进中国在农村发展和宏观经济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组织过多次国际性会议及国际研讨会。



震旦百年


    每次到上海,我都住在两个锦江-------“新锦江”和“锦江饭店”。不仅是因为锦江和我有着30多年的老关系-----70年代,从我陪同美国尼克松总统到上海,以及陪同各国来访元首、外长到上海都住在锦江南楼(现贵宾楼),而且因为锦江在长乐路上淮海路旁,那是两条我少年时代几乎每天来回都要走的路。因为我那时(1946—1949)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中(现向明中学)上学。

    抗战胜利,父亲从重庆回到上海,我们家的经济条件好了,家里就在我小学毕业时送我进了在上海比较有名的教会学校震旦女附中。我从1946年夏天进去读初中一年级,到1949年5月,在战乱中被迫停学,前后不到三年。

    虽然时间总共不到三年,但震旦在我的少年时代留下的记忆却是磨灭不掉的。我在震旦并不能算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中等,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所以我对学校的许多严厉规定也遵守得不太好,大概是被认为比较顽皮不听话的一类。记得那时我最不喜欢女校必修的“劳作课”,要学刺绣。每次上课,我都从家里拿样半成品装装样子。到了期末要交成品,只得从家里拿个新绣好的枕套交差,没想到被列入“最佳作品”展览,使我第一次感到弄虚作假的无地自容。

    不过,我很爱语文课。这大概同我爱读文艺作品有点关系。记得我们有一位很好的语文老师,思想也很先进。在上海即将解放的前夕,老师给大家出了一个作文题:《假如上海成为孤岛》,老师的引导很明显是对上海改朝换代寄以希望。我那时当然对共产党,解放军一无所知,但对当时上海的许多社会现象有一种模糊的不满———上海这十里洋场的奢华和街头乞丐形成鲜明的对比;美军士兵抗战胜利后处处趾高气扬,欺侮百姓。于是我写的作文中说上海也应当变一变了,真正成为孤岛也可能迎来一个新的天地。后来,老师在班上说我的作文写得好。这大概是我最早的对变革的一种朦胧向往吧!

    昔日的震旦女附中如今早已是上海著名的向明中学。但是怀旧的情绪使我每次住在“新锦江”,散步时从向明中学门口路过时,总要向里面张望,似乎希望还能找到一点童年,少年时的回忆。(我还曾在震旦附近的圣心小学读过三年书)可惜这种回忆已经很难找到了,校园是陌生的,一群生动活泼的男女学生更不再是我们那时穿浅蓝旗袍,白袜,白鞋的淑女时代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