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校友李宝芳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李宝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导

    女,1934. 2 出生于北京,原籍河南沈邱,民革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1952年毕业于上海市震旦女中,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可燃矿产地质及勘探系,留校任教,1986年作为交流访问学者由国家教委和地矿部派往加拿大地质调查所卡尔加里市沉积和石油地质研究所进修合作一年半,1988年任教授,1990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0年应美国肯德基大学和南伊利诺埃大学的邀请和资助至美国进行交流访问2个月,并再次访问了加拿大。1992年在中国科技协会与英国皇家学会互访交流计划中到英国几所大学进行了交流访问,并顺访了德国。

    长期从事煤田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煤层气地质和储集岩石学研究。培养出硕士研究生20名,博士研究生8名。作为主要成员合作完成的“东北煤田预测报告”获全国科技大会僵(1978);《中国煤田地质学》上、下册专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82)和国家教委颁发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87);《河南禹县晚古生代煤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专著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9);项目研究报告获煤炭部地质局一等奖(1986)。作为负责人与课题组共同完成的国家六五、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子课题研究报告,分别获得了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四项(1989,1991,1993,1995);出版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下侏罗统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专著(1995)。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分卷煤地质学分支副主编,中国煤炭工业百科全书地质·测量卷煤沉积学分支主编,并撰写了条目。为30届国际地质大会煤沉积学分组会中方主持人并在大会中英文论文集中发表了文章(1997)。在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SSLC中负责完成了东北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海平面变化和聚煤规律研究,并在《中国层序地层研究》的中英文专著中发表了论文(’2000)。代表性论文有《华北石炭、二叠系层序地层分析》、《大别山北麓石炭纪盆地沉积和构造研究》、《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近海和陆相含煤地层中的应用》等。

    在与课题组的共同工作中,70年代初率先研究了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和华北晚古生代煤盆地的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规律。80年代初率先将美国、加拿大煤沉积学和澳大利亚煤相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我国煤田地质界,对华北盆地南部天然气远景进行了评价。90年代研究了华北晚古生界层序地层特征、海平面升降变化、岩相古地理和聚煤规律,论述了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的层序地层特征,提出了海侵体系域成煤的沉积环境模式,完成了对山西柳林煤层气选区评价研究,为我国改变能源结构、寻找洁净能源做出了努力。

    由于历史渊源关系于1990年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92年初被遴选为北京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1997年连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获北京市政协1997-2001年优秀提案奖2项。在全国政协教育组率先向中央反映了部属高等院校需要进行体制改革以便向国际接轨的问题
,十年来与全国政协教育组的委员们在一起,为增加教育经费、普及9年义务教育、反对拖欠农村教师工资、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依法治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