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讯)2007年3月23日下午,上海知名作家陈村接受向明中学邀请,以诙谐、幽默的讲座方式为向明学子提供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文学报告。报告期间,笑声不断,台上台下,互动不断;会场内气氛轻松而热烈。
陈村先生于1971年底到安徽农村插队,四年后回沪,在上海师范大学学习。1979年,发表处女作小说《两代人》步入文坛,照他的讲法,“混了两年学,成了国家干部。”陈村先大致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走上文学之路的奇特经历:他与文学结上不解之缘,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喜欢上了打油诗。“一张小纸,一段铅笔,便可成诗。” 陈村如是说,逗得全场一阵笑声。作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陈村也给了在场同学一些写作的小贴示,诸如:写作需写真情实感而不是套用题材,写作时注意卷面干净、字迹清晰等等。
陈村先生就小说中的虚构为中心线索,带领我校学生进入传统与现代创新文学的奇妙之旅。小说中的虚构,古今皆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为我们所熟悉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实际上是由古代劳动人民进行了加工:山伯是明朝的官员,英台却是隔了几千年商朝的一位女侠。通过虚构,两位永世不可能相见的人,赴了一个千年之约,使他们对忠贞不渝、美好感情的向往,感动了无数的中外友人;在国外,卡夫卡开启了西方文学的新纪元,自他之后,各类文学中的虚构如雨后春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了与众不同的“珍鲜美味”。陈村先生向同学们介绍了戏剧《等待戈多》,通过作者精心设置的虚构意境,给人们带来无比奇特的感受,从而提升至深刻的哲学理念。
要怎样才能写好虚构呢?陈村先生随后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在每个个体的生活中,都不可能也无需要经历各种各色的人生。尽管虚构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可没有经历过那些设想发生的事情,又怎么写好、写真实小说中的虚构成分呢?陈村就为同学举了他年轻时参观公安局的例子:打枪。他惟妙惟肖地为同学们描述当他手握枪干时候的心情,告诉同学,虚构内容为假,为故事情节服务,而细节是需要真实的,要有真切感受的。
陈村先生还提到,他经常给女儿编故事,以此来训练自己虚构故事的能力。我们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途径培养自己会话与逻辑思维能力。
时间在欢快的氛围中飞逝。同学们对陈村先生的讲话都感到意犹未尽,并向陈老师提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疑问,陈村也一一答复了同学,并对我校学生的默契互动表示赞许;同学们在报告结束后都觉得受益匪浅,感谢学校能提供这类有益的讲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