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学生柳成荫“两会”报道精选集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在今年上海人大、政协“两会”现场,佩戴着“向明”校徽的我校 2007 届 10 班学生柳成荫成为首位正式进入上海“两会”采访的未成年人。

以下为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刊登的报道。此外,东方网“两会”专题也特别开设了“小记者看两会”专题,刊登了 20 多篇报道,请见: http://sh.eastday.com/eastday/node2740/node2770/node2780/node2782/index.html 。

责任,是通行证

□晚报小记者 柳成荫 2006 年 1 月 15 日

  今天是人大开幕首日,也是我第一次挂着记者证走进“两会”现场采访。我身上的小记者黄马甲不但吸引了不少代表的目光,也得到了保安叔叔的“特别关照”。

  这些目光对我是一种力量,更是一份重重的责任。我在念高二,论年龄当属所有记者中最小的,为晚报的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传递“两会”的声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我深谙“传递”的分量之重,绝非充当声音的二传手,而是要把代表的真知灼见,会场的热议交流,以纪实的笔触落墨,再化成晚报上的文字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用真情记录实况,用文字还原现场。

  为此,我在采访前赶紧“补课”———阅读材料、梳理思路、整理讯息、搜寻热点,试图从一个未成年人的视野,搜索到尽可能多的同学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带着这些话题请教代表,再通过晚报在第一时间告诉读者。

  今天上午共采访了 10 余位代表和委员,在和受访者交流的分分秒秒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高度的专注与紧张,这是一种幸福的生命状态。每一位代表和委员都是某方面的行家里手,典型个案娓娓道来,权威数据脱口而出,对策方法已然形成。为了在“两会”中交出高质量的提案议案,他们先期探访调查,思索成文,成竹在胸。

  听不同工作背景的代表谈他们熟悉的东西,我打开了一片片新视野。跑“两会”,是一次眼界的大开阔,思维的大提升,知识的大收获,当然,对我来说还是一场体力的大比拼。

  今天听了下午的小组讨论,我发现还有些代表提及的经济学概念没弄懂,刚才立马上网补了课。我知道,这样的情况肯定还会出现,然而我时刻谨记,责任,是一张无往不达的通行证。

  怀揣着责任,我开始了首次“两会”采访。

 

成长,需要空间

□晚报小记者 柳成荫 2006 年 1 月 16 日

  从自主创新到终身教育,从考场诚信到心理健康,今天下午举行的市人大“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专题审议会上,代表高频点击青少年成长话题。

  这其中“六一给家长也放假”的话题颇有意思,提议者希望以此增进亲子交流,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对此,市人大代表、市教委主任张伟江认为,现在亲子每年已有双休日、黄金周等 100 多天的共同假期,关心孩子并不仅限于这一天。

  细细想来,诚然如此。倘若与父母沟通有些隔阂的,鲜有时间的因素,大多数却是限于情感态度的范畴,比如孩子嫌父母太啰嗦,或是对父母“操控”自己生活有些不满,所以和父母的交流一般不超过三个字,“不清楚”、“不想说”成了最常使用的词。

  张伟江代表指出,青少年本该是最活跃的时候,但现在有些家长看不得孩子空下来,总是试图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排满,连周末都忙着赶场子。而部分社会机构唯利是图,开办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