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通讯]9月地理组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2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2013.9.24,上午第三节课,我组全体老师一起观摩了王琰老师的试讲课《正午太阳高度》,并于课后对这节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评价,以下是各位老师围绕这节课的简要发言:

    陈利军老师:王琰老师的课准备很充分,这节课的信息量很大,既有知识点的铺垫,又有原理的解释,更有实例的探究,但如果是公开课,要把握两个中心,一是有兴趣、二要实用,建议把整节课的顺序再整理一遍,让条理更清晰,如1、从生活中的实例提出设问,2、用地理原理来释问,3、最后小结复习。重点放在第二个环节,列举几个典型的、生活化的例子来进行探究和解释。

    秦志华老师:这节课的节奏还要加快,要多用生活中的例子,最后的板书还要重新设计,从内容格式等方面再进行斟酌,特别是要把教材充分使用起来,比如书本对“直射点”这个概念并没有解释,而是直接描述不同直射点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老师就要对这个现象事先发现,并在授课时通过画图演示来强调。最后还提醒正式上课时借好教材、印好教案给听课的老师,这样更有利于听课老师对整节课的把握。

    程玉霞老师:有几个细节方面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在口头表达专业术语的时候,如1、表述中提到“太阳光线穿过球心”,这句话要加上“图中假设”几个字,否则与实际不符。2、表述中反复提到“太阳直射点在哪里?”,建议改为“太阳直射点在哪个纬度”更清晰。3、导入时针对图片“远眺浦江世博家园”提出房屋朝向是什么?用图不清楚,因为作为常识大家知道我们的房屋阳台多数朝南。4、关于正切公式的表达,现在学生的写法是tan,老的写法是tg。5、“太阳在头顶”改为“太阳在地平面正上方”。6、关于新加坡的例子,学生答案中说到了“我们的夏季”,说明她有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概念,若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能要引导他们在季节描述前面加上半球。

    章薇老师:王琰老师的道具其实很丰富,建议用足,比如拿小球演示太阳高度的变化,建议角度要平行于学生的视线,这样能更直观的表现同一地点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另外关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的推导过程,建议这节课删掉,这样能使难度降低,把地理性更强的一些原理运用拓展开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