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所罗门宫与人类精神伊甸乐园的走失2——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二、两种文化走散的原因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走散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文化中至真、至善、至美价值取向向度的多重性。人类情感愿望的丰富多样决定着人们对文化的创造、选择是基于不同向度的。人类崇尚实现至真的科学创造也渴望着人文文化来满足对于善和美的需要。因循哲学的逻辑,我们也许可以推导出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但作为文化取向向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复杂的。如果说在文化发展的幼年这种统一还是主要的,那么在现代芜杂繁多的文化图景中,它们已日渐偏离了这种统一的肇端。

    实际上,人类文化取向往往是多元、矛盾的。苏格拉底曾提出道德即知识的命题,认定知识就是普遍的善,而中国的道家则竭力主张“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摘玉毁珠、小盗不起”〔3〕;倘使人们慎重而不是武断地考察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也应当承认,宗教虽然禁锢了人,可在近千年的历史中一大批神学家致力于宗教研究、虔诚的崇拜者沉迷于宗教氤氲的神秘氛围并不是绝对的盲从,宗教以其独特的价值形式贡献于人们的道德观念、理想境界并深刻地影响着欧洲文学、音乐、绘画等古典艺术,人们在宗教中得到了一种稳固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教义的诗意美;相反现代许多人批评社会一切技术化、商品化而使美感丧失。在科学技术把人从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同时,匠人们却又在安闲中感受到失去了陶醉于劳动创作带来的美感后的沮丧。

    真、善、美的价值是文化存活延续的前提,不过很少有一种文化能兼有真善美多重价值而相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正因如此,人类文化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文化完全湮灭取代其他文化,人类文化始终是博杂的。同时,人类文化取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可能朝向日神阿波罗梦的幻觉,也可能欣赏酒神狄奥尼索斯醉的迷狂;可能追求着宇宙中高深的真谛,也可能固守着人类童年时期某些崇拜的痴迷。大概人们自身都还不很清楚至真至善至美究竟哪一个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源、哪一个是人类文化追求的鹄的,但人们的确在不断地选择、不断地试图从一种文化的长期压抑下挣脱而追寻另一种文化价值取向。在这中间,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把科学规定为至真的圣地、把人文文化设想为美和善的家园,这使得人们已然在文化选择时把二者对立起来,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表达的“没有美的科学,只有美的艺术……至于一个科学,若作为科学而被认为是美的话,它将是一个怪物”〔4〕。这样,当人们希图一个充满着善和美的幸福人生时,人类在文化选择上已不自觉地倾向于人文文化而轻易地放弃了科学,那种认为一个科学数字也可能是美的人毕竟是少数。文化取向向度的多重性影响着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契合。

    第二,人类注意的焦点从人与自然关系到人与人关系的转向。目前,学者们在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矛盾时习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认为人由万物主宰的尊贵地位向在由科学发现的神秘宇宙前日显卑微的处境的变换使人对科学、对自身都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助感,科学在加速发展但人类面前仍堆积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许多就是科学自身导致的“恶果”。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般来说大致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分两种基本哲学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