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心理课教学计划上,青春健康教育总是一个大项目。几年的青春健康系列课程,我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话题,老师与学生一起,将青春这支人生最纯美的歌唱得十分动听。
青春健康课程,以往总是片面重视生理层面,而没有关心心灵的需要;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没有交流,这样的课,不仅上的时候学生兴趣不大,也很难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带来什么帮助。
新的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明显是不适应的。我们的设想是:怎样让学生在青春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怎样让学生在青春期建立完善的人格,以面对社会的考验;怎样让学生在青春期体会不同的人类美好情感,为获得幸福人生做准备。这些看似模糊遥远的话题,却关系学生一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能不能做一系列课程达到效果呢?
在设计上,我们牢牢把握住观念的转变,内容和形式恰好与当前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要求相一致。具体说来:
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为本”
传统的青春期教育一般以男女生理变化为主,加一些卫生保健的知识,学生学到了知识却不一定理解并在生活中运用,更没有心灵的升华,反而为自己的身体变化感到羞羞答答很不好意思,甚至还会以体相为话题互相嘲笑伤害。这是只讲知识的局限性造成的。
我们的内容设计,让学生明白知识,更懂得道理。
我们讲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也讲心理变化,让学生明白这是一段疾风骤雨的发展时期,从而接受自己的种种变化并学会自我调适;
我们讲生命的诞生,从精子卵子的产生,到相遇,到生命孕育,到生产,让学生由衷感叹生命的奇妙与伟大,并学会感激父母,珍惜生命;
我们讲安全的性,从避孕到防止传播疾病,也讲世界艾滋病的传播现状以及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对待这些问题,积极的甚至激烈的讨论虽然没有定论,却引发了深深地思考;
我们讲爱情,讲婚姻,这些永远不会令人厌倦的话题,学生以自己的视角给这些话题带来了新意,到这里,连我们老师都觉得与他们在一起成长。
他们学到知识了吗?学生说:我们以后有了孩子,一定会清清楚楚对他解释生命的诞生是怎样的故事了。另一个说:我第一次这么清楚地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了,我再也不盲目害怕了。
他们学到的仅仅是知识么?第一个学生,他已对生命充满自豪,而第二个,相信他一定会对艾滋病患者理性而人道,这不正是我们社会文明的表现吗?
从“师本”转向“生本”
老师在这个课程中一定是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知识素养心理素质和教学能力是这个课程成败的关键。但是老师只是编剧,导演。教学的主体,我们的学生才是主角。整出戏甚至不是以编剧的喜好写的,而是为主角度身定做的。只有让他们主动的学,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我们的课程安排了几个别出心裁的作业:
1 将生命的诞生分成几个过程,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一描述,最后勾勒出生命诞生的全貌。
2 收集各种避孕措施的信息,它们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