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每一次重读经典,就像初次阅读一般,因为阅读经典是一个与经典沟通的过程。而沟通一来是对经典的传承和认可,二来也是一次发现的航行,应带着一种重新审视的质疑态度;同时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前提之下的,所以这个过程需要阅读者拥有科学人文精神;阅读经典与经典沟通也正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精神的很好的抓手。
《伊索寓言》本身是一部经典著作,其凭借故事抽绎出来了许多对于人生的启示和教育的价值;但是正如黑格尔称之为“原始寓言”那样,倘若结合自身或者现今的时代特性,则应该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质疑与新的阐释;而钱钟书先生所写的《读〈伊索寓言〉》正是对其进行“翻案”,通过联类引伸,借题发挥,针砭世事,迭出新意。然而这又完全植根于积极的人生态度,显示出了人和社会所需要的终极关怀。在具体写作上,虽然其看法一反常人之见,却是由人事而来,层层推论,不悖常理……由此种种,正是科学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故而本课时就是抱着师生共同走进经典,与经典沟通的态度,借助《读〈伊索寓言〉》这一文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整合科学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对于经典质疑、“翻案”的奇思妙想及其蕴含的关注社会、人生的哲理。
2、 学习这种或引申或反用的质疑法,并启发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人、事做起,担起作为“人”之于“社会”的责任,培养科学人文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阅读开头三段和结尾段,解决自读提示二、三
得出结论:本文作者质疑的对象是《伊索寓言》的“许多浅薄的见解”,是对其深刻性,以及其对人生的启迪与教育价值质疑。 而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揭示现代文明社会中远甚于古代的可讽之处,引起人们对于该为纯朴的孩子们营造一个怎样的社会的反思。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回顾第一课时所理解的本文质疑的对象——《伊索寓言》中的许多浅薄的见解,提问作者为何会这样质疑;联系本文所选编入的散文集题目《写在人生边上》,要求学生自由点击阅读钱钟书先生的序言并思考。
明确:质疑的根本依据即缘于钱钟书先生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二) 学习、分析质疑的方法,探究其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1、 学生自由点击阅读伊索的九个原始寓言,比较钱钟书先生的重新审视,分析其质疑的方法;9个小组各析其中之一。
明确:联类引伸、借题发挥(反对、续写、辐射)
2、 联系现实,理解其描摹的社会众生相,探究其对于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明确:质疑的目的:针砭世事万象,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思考人生。
(三) 学以致用
1、 学生自由点击阅读老师准备的五则中国古典寓言,思考并讨论准备质疑。
2、 学生交流——要求介绍自己是如何质疑的,以及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展示科学人文精神。
(四) 总结交流
与经典沟通
明确——对经典不能迷信,要敢于怀疑;并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