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策略1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物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个重要阵地。

    我们物理教学中必须注意使学生掌握一些探索客观世界的方法,把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较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通过“灌输”、“识记”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不仅如此,由于教学缺乏实践性,即使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只注重死记知识结构本身,并不考虑知识的产生过程及其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应用,因此造成学生知识整体的残缺,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致使许多学生在走向社会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无法肩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因此,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要在帮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使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个策略来开展物理学科教学:
策略一: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探究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也说过:“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感兴趣,才会想做、爱做,才能做好。因此,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1.要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必须选择适当的探究对象。如果选择的是学生很少接触的、脱离实际的事物或现象,学生就很难对此产生兴趣。相反地,如果能选择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但不甚了解的事物或现象来探究,学生就会问自己:“究竟会是怎样的呢?”也会试着作出各种可能的猜想,表现出较高的兴趣,继而满怀热情地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我在上完了运动学这一章之后,选择了蚂蚁(乌龟、西瓜虫等)作为对象,让学生去探究它们的爬行速度。学生虽然表面上对蚂蚁很熟悉,但讲到细处就答不上来了,因此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都表现了较高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这次探究活动很成功。又如,我在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的课堂教学中,就采用了很常见的小钢珠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自己探究小钢珠从塑料圆盘的缺口中滚出后的运动情况,很直观地发现了小钢珠由于惯性保持直线运动,此方向就是小钢珠在圆周运动中脱离圆盘这一点的速度方向,然后又引导学生接着探究小钢珠直线运动的方向与圆盘的位置关系,从而得到了圆周切线方向的结论,至此学生对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2.设计实验引入问题,使学生先看到有趣的结果,引起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连,使学生有好奇心的关键在于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范围”之外,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愿望想知道原因,这就有了探究的兴趣。例如:在研究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当装满水的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学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