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中实施创造教育的策略与案例3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五) 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法
联想是有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可以唤醒沉睡的记忆,把当前的事物与其他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创造的设想,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相似联想是指性质和形式上相似的事物之间所形成的联想。如“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矿物质”具有相似点——通过根系吸收。对比联想是指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生理过程,因此它们的反应方程式就特别好记,只要倒一倒,改一改条件就对了。利用生物学科教学内容中易于联想的知识点,作为思维的联想点,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六) 创设情境,诱发探究
求异思维要求在思维活动时,从与传统、习惯相反的方向去观察和思考。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独创性地发现,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如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物质成分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改变实验材料。其中改变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把材料交换。传统教学中,最为强调的就是“千万不能把材料和试剂弄错”。弄错了究竟会怎样呢?干吗不尝试一下呢?
又如,在讲解“DNA指导RNA合成蛋白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些生物体内只有DNA没有RNA,它们又是如何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呢?还有一些生物体内只有RNA,他们又是如何进行蛋白质合成呢?又没有可能由RNA指导DNA合成蛋白质呢?等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正是有了这样的求异思维才又发现了许多的生物学规律,并加以鼓励。
(七)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的自学活动,力求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可以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有些交叉,任其自然,力求造成和谐、热烈的讨论氛围。然后教师把学生讨论中提出的易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关键问题归纳后推向全班,引导学生做重点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探索生物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概念教学中,既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散”,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集中”。即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再由学生代表总结、教师补充的方法,将知识结构系统化,并可以对生物学概念的形成和表达方法进行小结。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发现”知识,可以使此时的知识和智能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智能结构。
(八)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生物学史的教学,通过介绍生物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实例,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如奥地利学者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不仅与他作了大量的植物杂交实验有关,更主要是与他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和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分不开的。孟德尔选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并且其各品种间具有极易区分的性状差异。雌蕊的柱头和雄蕊的花药同为花瓣所包裹,进行闭花授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实验时又便于用人工方法进行杂交。在研究方法上,孟德尔采取了由简到繁的步骤。开始时,他只注意豌豆的某一对相对性状在后代中的遗传情况,待研究清楚后,再观察两对、三对以至数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情况。孟德尔还应用统计方法,把对遗传现象的研究与数量分析结合起来。孟德尔在连续进行了八年豌豆杂交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