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灾情教育2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灾情观念是地理意识、观念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融灾情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以实现灾情教育的多元目标。为此,要提高地理教师对加强灾情教育的认识。

    首先,加强灾情教育,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类型多样,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气象灾害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地区广泛,区域差别明显,华北是地震,旱涝重灾区,华东、华南是旱涝、台风多火区,西北是风沙、水土流失多灾区,西南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山崩多火区,东北是旱涝、低温灾害区,西部是地震、高寒灾害区,内蒙古是风雪灾区,台湾是多震区。例:1991年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严重洪涝灾害也对全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苏皖两省的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不仅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工业、交通运输业受到严重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灾害特别严重的国家,全国每年损失土壤约50亿吨。我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近40年来,大陆区地震共造成近40万人死亡和1640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大,1976年唐山地震是蒙受了巨大损大,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我国大陆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多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每年平均有6.9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干旱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广的灾害,近40年来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平均达3亿以上。我国的城市灾害,不仅包括影响城市的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也包括因城市发展所导致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工业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等。通过这一系列实事证明,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我国日前的抗灾能力还没有达到抵御这些巨灾的水平。这一灾害是我国自然国情的基本内容之一。因此,当日前加强这方面的国情教育是非常即使和完全必要的。

    其二,加强灾情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环境意识。在灾情教育过程中,以二次世界人战以来,人类为了满足急剧增长的需要,不但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而且肆无忌惮地排放废弃物资,从而迅速导致全球性环境污染,以及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灭绝、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例教育学生,可使学生看到环境对人类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环境恶化将使人类陷入灭顶之灾。因此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类生产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运行,是保障人地和谐发展的基础。由此,也促进了学生的正确人地观的树立和环境意识的增强。

    其三,加强灾情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灾情教育过种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看我国有关抗洪救灾的图片、录像片、电影等,如98年6-8月长江洪水是我国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组合型特大洪水,仅长江干支流沿线受灾的省区已有12个之多,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由于连日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和长江干堤险情,部分堤坝溃口,造成洪灾。据初步统计,这次受灾的人口已超过1亿,其中死亡1320人,洪水肆虐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人损失,仅武汉一个城市,在7月21日到22日一天之内,财产损失已在5亿元以上。这一次长江洪水是百年来我国最大的洪灾之一,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数次来赴抗洪第一线。经过连续近两个月艰苦卓绝的日夜奋战,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广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团结奋战,力挽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