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科中实施创造教育的策略与案例5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五) 发现资料
搜集有关资料、仔细观察、探究事实。
同学们做过了前面自己设计的植物向光性实验之后,产生了种种疑问,大家就围绕其中一个单元问题进行分组。然后利用一切信息搜集的途径和手段包括书本、报纸、网络等来收集相关信息,这样大家通过自学初步了解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作用机制。
(六) 发现构想(提出假设)
每一个小组的同学经过数日的资料收集工作,产生了许多新的主意来解决问题;用脑力激荡法想出数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列出许多方法。
给予各小组学生充分的时间整理资料,讨论各种方案来解决单元问题。
(七) 发现问题解决方法(设计验证实验)
提供一个分享、修改及润饰主意的环境和酝酿的时间,在数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可行者;就解决方法发展评鉴准则;列出可用于收敛性或发散性思维过程的评鉴准则。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各小组学生利用课堂和课后的时间,进一步修改及润饰酝酿,在数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最可行者。
(八) 寻求接受
让学生分享新的主意,发展行动计划;考虑哪些听众一定会接受这一计划;针对已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征求所有听众的意见。让学生选择最好的、最独特的问题解决法。
让组内学生分享新的主意,开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征求到所有听众的意见,希望那些听众一定会接受这一计划。同时,鼓励学生选择最好的、最独特的问题解决法。
(八)实行该方法
1. 在课堂内进行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分享其他各组的成果
2. 分析讨论“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的实验结果,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感光部位;
3. 小组交流多媒体演示文稿解决单元问题二“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理”;
4.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反应”,研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及其作用的两重性;
5. 分析讨论“顶端优势”的原理;
6. 小组交流多媒体演示文稿解决单元问题三“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7. 引导学生讨论和完善“正负向地性”的实验。
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体验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九)得出结论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交流,每个学生都得出结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低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中等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危害;同等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的植物器官的作用是不同的。
(十)应用结论解决其它相关问题
知道了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就可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如:自然生长的雪松为什么总是呈“宝塔形”?(因为顶芽分泌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处,造成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即“顶端优势”。)水平放置的花盆为什么会出现根的向地心方向生长和茎的负向地心方向生长的现象?(因为同种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不同:对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时,对茎的生长正好有促进作用。)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