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中实施创造教育的策略与案例2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二、教学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能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学到些什么?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时反复思考的前提性问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重视知识的讲授,尽管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但是对于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却关注不够。事实上,学生的试卷分数可能很高,但反映其现实生活中的认知水平却比较低,更不要说创造性思维了。导致学生知行脱节的原因很多,但从政治课角度来看,课堂过分重视学科的知识性,忽视人文性、创造性,也就是重视学生对明确知识的掌握,却忽视学生对默会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政治课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桥梁,联系起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更应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运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关键是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的理论联系到社会生活实际中,与现实问题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高二年纪经济常识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在家长的配合下记好“家庭消费日记帐”,每天把一笔笔消费的内容、数量、金额按衣、食、住、行等消费结构分类记好,到一定阶段统计家庭消费结构比例及恩格尔系数。记“家庭消费日记帐”不仅使学生理解消费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有助于在既定的消费水平下合理安排生活消费,在消费水平提高过程中自觉改善消费结构,而且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记账过程中需要诚信。这种“知”与“行”统一的教育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政治课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举办时政讲座,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高协商对社会政治问题的鉴别能力。1999年5月8日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是重大的政治事件。如果就事件而讲事件,就上成了单纯的时政课。教学中我们将这一重大事件同课本“培养爱国情操”,“当今国际社会的基本事实”,“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等章节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举办“从我国大使馆被炸看美国的真面目,”等专题讲座,然后提出“剖析大使馆被炸一事,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是学生从烈士的行为中找到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从“炸馆”行为看清了美国霸权主义的狰狞面目,并且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清了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高科技的竞争。这样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重大事件的鉴别能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召开专题辩论会,可以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勇气,能言善辩的才能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辩论的程序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开展辩论――教师归纳总结。课堂辩论可采用双方争辩,分组竞赛,各抒己见等多种形式。对容易产生分歧的观点,可采用双方争辩的方式进行,让双方在争辩之后产生共识,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可采用各抒己见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人人都说心里话并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人人有登台表演并表达自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