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5——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四)教育信息化的资源观

      资源观认为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无尽的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教育资源的建设要从着眼于“物”的静态的“库”的建设思路,发展到着眼于“人”的动态平台建设思路。要从知识管理的思路研究资源的生产、流通、共享、标准化等问题,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是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核心。[15]

      资源观包括“多样性”、“流动生成性”、“共享性”三个要点。

      (1)“多样性”认为没有一种万能的媒体,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应该综合应用,取长补短。当前,应注意避免教育信息化热潮中的误区——忽视各种媒体的综合应用,“网络至上论”。

      (2)“流动生成性”强调网络资源建设要高度重视数字化教学内容的建设,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充足的学科教学内容、数字化百科全书、数字化图书馆等等。更要重视动态资源的建设,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开发。目前,大家比较重视“资源库”的建设(存放已开发好的素材、课件、积件、网上课程、教案、文章等产品供师生浏览下载使用),但仅有静态的资源库还不够,因为这些已经开发出来的资源只是人们“过去的”、“有限信息”的固化。由于人的生命活动的发展性、丰富性、变化性、多样性,静态的“资源库”不能充分满足师生教学活动的需要。例如,教师要想设计体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性学习教案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需要的资料在库里找不到,而库里有的东西却是你不需要的。“流动生成性”的资源观提倡建设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流动和管理系统,以注意力流引导信息流、知识流,在师生的活动中生成资源流。让每一个网络教育的参与者成为信息、知识和教育资源的建设者,将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融入师生的生命活动之中。

      (3)“共享性”强调教育资源的共享,鼓励师生在学习活动中合作学习,头脑风暴,共享资源。认为只有在合作与共享的过程中才能够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想象和创造力,推动教育资源像滚雪球似的增长。

      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就必须要求教育资源建设遵循“可重组性”、“标准化”的原则,否则,资源的流通与共享会很不方便。

       “共享性”还要求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知识产权保护、革新推广措施等等。

(五)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观

      网络时代的到来,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学信息的控制权将从集中方式演变为分散方式、从金字塔模式演化为平面模式,教学活动将从知识的传授与接受为主,演化为学生的接受学习与自我建构相结合的方式。因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是知识、技术、软件等要素边缘化,服务、教学、学生等要素中心化。

      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核心,是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类开放式服务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学习生活的平台,满足学生和教师多方面精神生命活动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服务通过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包括硬件设施、数字化内容、平台、工具、教学活动等多方面的服务,使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目标。具体的教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