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一觉向明梦——记1959届高三(1)班毕业60周年茶话会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唐朝诗人白居易云:“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短歌行》)今年初,几位热心的59届高三(1)班学友春节前聚会时,聊起了纪念毕业60周年的构想。经过充分研究,考虑到各种因素,几经斟酌,决定5月底举行一次纪念活动,并通过网络广发邀请书。当筹备组将此计划告诉向明中学校友会时,董宗诺老师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会提供一切方便使盛会成功举办。

经过微信联系、电话询问等不懈努力,活动筹备逐渐走入正规。筹备组人员第一次进校,了解了各会议室情况与要求;第二次入校则到确定之会议室踏勘,对室内音响、话筒、投影仪、会标等细加了解,确保活动万无一失。

5月29日上午,向明校园内洋溢着一派欢庆的气氛。逸夫楼前的电子标语栏中滚动播出欢迎59届同学返校参加纪念活动的字幕。来自海内外睽违60个春秋的老学子陆续抵达会议室,他们的欣喜状态,诚如唐人李益所言:"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有的呼名,有的招手,有的握手或相拥,场面热烈感人。会议室内华灯绽放,一片欢声笑语。

甫一坐停,9点15分,60年前的副班长罗力生宣布茶话会开始,他首先对正式报到的29位老同学、尤其来自大洋彼岸的魏珠和吳美华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应邀出席活动的向明中学原校长、现校友会会长许建苗,校友会负责人、原敎导主任董宗诺表示诚挚谢意。在热烈掌声中,许会长代表校方致辞,对活动的举行表示祝贺,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历史、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指出创新是向明中学一切工作的主旋律,并将引导学校向更高目标前行。

罗力生在主持词中说,我们向明人素质好,好在骨子里。今天近30位老人重返向明园,此举已创造了历史。我们要珍惜难得的时光,尽情畅敘60年的沧桑人生。

魏珠第一个发言,她敍述了1958年到香港、台湾后到美国求学的经历和家庭状况。吳美华介绍了海外学子的曲折奋斗历程。张家麒毕业后休学一年,考入西安交大,后转辗黑龙江、四川工作,专业为汽轮机发电。华菊玲自幼体弱,自一医毕业后在在华师大从医。祝静宜也是一名大夫,专事小儿科医疗。范国栋青年时代多病,曾停职养病,后坚持打太极拳,恢复了健康,长期从事数学敎学。倪慎强命运坎坷,高考落榜后到小学代课,再考入上海师院,长期在继光中学任敎,曾任民革上海市委委员。陈立元在西安工作10年,后应聘到深圳某公司,曾任老总。张鸿昌中科大毕业至上海有线电厂工作,先任厂校老师,后搞科研工作。罗力生追述了华纺毕业到北京维尼纶厂工作,后到纺织部下属公司任副总的经历。现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名誉会长的朱学骏谦虚地说,我班人才济济,个个都不错。他说医生的职责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对人生的体会是:一要专心做学问,二要心态平衡,三要适度运动。姚公弼长期在上海化工研究院搞产品试验,退休后协助老同学王延熹参与过滤科学研究。汪宗锐是中国电化敎学初创者之一,他回忆了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深厚情谊。王佩龙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电缆研究所工作,退休后应聘珠海某外资企业,经常上海、珠海两头跑。北京大学毕业的张福初在北京玻璃研究所期间,曾与方轩朗任副所长的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试制新产品,取得双嬴效益。

时间不知不觉己到下午5点钟,尚有不少同学未有机会讲述自己的人生点滴往事,罗力生提议,以后在微信群中再继续交流。

参加茶话会的学友对已过世的施大伟、陈岳、金树德、沈南山、戴佩琨等同学表达了哀悼之意,对因病无法参会的洪惟尔、王延熹、薛政川、朱德全等同学表示深切慰问,祈望他们早日康复,有机会再聚首敍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老同学们感悟到,我们是幸运者,在历经漫长的60年人生征途后,终于迎来了充满期待的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

向明59届校友陈晶龙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