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本次心理活动周的压轴活动——心理雕塑展,在六号楼六楼各社团教室精彩呈现。本次活动主题为“塑出我的心”,同学们运用各种夸大的身体姿态和动作,通过非言语的方式来隐喻和传递各种不同的内心状态、心理过程或人际互动模式,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内容生动地呈现出来,充满张力的定格画面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视角和触动。
第一个雕塑作品“压力”,是一个动态场景。这个雕塑作品将“压力”具体化为包裹,表演者身上逐渐背上名为“大量作业”、“考到90分以上”、“让父母满意”、“被朋友误解”、“未来渺茫”等包裹,有的是自己背上的,有的是别人加上来的。表演者从自信而笔直地站立,而后面色凝重、向前倾斜,随着包裹的不断堆加,最终,他被这些“压力”压倒在了地上。压力可能给我们带来动力,激发斗志,也可能给我们带来阻力,甚至让人崩溃。参观者不由得审视自身所承受的压力,并思考如何调节以让这些压力转化为自己的动力。
那么,在压力下与人沟通,会有哪些不同的心理状态呢?本次雕塑展有五个不同的作品加以呈现,“讨好”、“指责”、“打岔”、“超理智”与“坦诚”。这个雕塑系列的亮点在于,参观者可以与表演人员进行半分钟的非言语交流。举例来说,一旦参观者与扮演“打岔”的人产生视线交流,他就开始转移目光,系鞋带,翻书,望向窗外等等……不论做出什么努力,他都不会认真看你。我们在人际交往遇到麻烦,有时就会“打岔”。同样,“超理智”也是我们在压力下可能会采取的一种互动方式,即采用极度客观,冷静的方式看待问题,实则是在逃避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隔离自我。每一种应对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同时又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除非我们随着自身心理的成长,能平等、坦诚地与人互动。
此外,本次活动的雕塑作品还包括:真实反映学习过程中所受的干扰、独处时充实而快乐的心理状态、缺乏自我觉察的从众、关于自由等,共11个展品。每一个雕塑作品的选题都来源于同学们日常的疑惑,结合专业的心理学知识选取表达视角,创作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各种表情、姿态、动作、互动、道具和场景的设计,最后由演员在现场呈现出作品的最后效果。这次的心理雕塑活动,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心理。虽然所演出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但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复杂、奇妙,与我们紧密关联的心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