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探寻·校长领导力之教学领导力——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第二课堂涵育更开放的教学领导力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6日      来源:上海市向明中学

主持人语:打开第二课堂这扇窗

高考新政渐入佳境,中考新政接踵而来。随着中小学生学业评价办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实施,基础教育学段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既要强化思想、行为、知识等基础培养,又要鼓励特长、兴趣、爱好等个性发展。因此,对学生培养的理念、方法和目标,需要重新进行梳理,以建立更加科学、完善、高效、绿色的培养体系。这成为摆在中小学校长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它将让校长教学领导力接受新的考验。第二课堂,为发展更开放的教学领导力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全面教育途径。这种教育途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更应当包括开放的、丰富的第二课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长的教学领导力不仅体现在对“第一课堂”精准实施的把控,还体现在对第二课堂的建构设计与有效实施中。校长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打破当前青少年成长发展中对各种知识学习的人为分离,消除人与自然之间的人为屏障,消解单纯的科学知识学习所造成的人与社会的分裂,让第二课堂搭起知识、文化与人格完善的桥梁,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校30多年来不断创新第二课堂的教育实践,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多元体验:历时性经历再设计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具有历时性的关联,它是第一课堂的时空再延续、认知再深化,而它的实施形态也更为自主、多元、开放。因此,较于第一课堂,校长更为关注第二课堂中学生体验以及学生经历的再设计。我校通过第二课堂,实施了30多年的创造教育实践,以此追求非功利性的慢教育体验,确立了“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培育模式,通过德育项目的结构化设计与实践活动,既关注学生当下的成功,更瞭望他们未来的更大发展。

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学校注重将有效的德育项目予以完善固化,制订了各年级段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目标和评估要求。目前,基于第二课堂途径实施的我校德育项目分为四大类: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例,学校通过青年共产主义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共青团的团章、党章,进行党史教育;举办“理想·创造·成功”论坛;参观一大会址、历史名人故居等德育基地;赴嘉兴南湖、南京、北京、井冈山等地进行党史和国情考察活动;参加一大会址、蔡元培故居等义务讲解员工作;在实践中树立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感。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经历设计的另一个主要领域。通过社会实践,走出小课堂,融入大社会,可以真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在社会大课堂中获得感悟和提升。我校从2011年开始实施春假实践课程,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在班委会团支部的组织下,组成春假筹备小组,由班主任进行指导。从确定地点,到走访项目、考察内容课题、返校后编辑影像片、撰写课题报告以及在学生论坛上作专题演讲等一系列项目,全部由学生自主进行。班主任在活动初仅起指导作用,适当把握考察方向。活动中,除班主任外,每班派三位任课教师参与,主要负责安全服务工作。

如到杭州考察的高二(1)班确定了“楹联游”的主题,全班分三组进行“哲理联”“咏景联”“爱国联”三个小课题的研究。灵隐寺弘一法师的“愿尽未然,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往神州”,孤山放鹤亭林则徐的“世无遗草真能忍;山有名花转不孤”等对联都成为了他们仔细观察和探究的对象。

在春假活动课程的具体进行中,每名学生都分配到了具体的事务:有做摄影工作的,有做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有记录感悟的,甚至还有行动路线指挥。而具体项目各个班级也是各尽所能、各具特色。

创造课堂:现时性方法新变革

如果说经历设计保障了“培养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内容的丰富性,那么第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则是这种内容能否产生现时性成效的关键。我校提出了在第二课堂中加强教学方法的变革,以适合高中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创造素质的提高,符合新时期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个别化适应性教育要求,体现学校创造教育特色和符合STS(科学、思想、社会)思想的课程框架,并特别要求教师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思想。

在以创造为特色的第二课堂教学中,我校尝试构建了将教材——实验手册——自主课堂(实验室)——资料库(软件包)等因素整合的新型教学资源系统,注重捏合各种教学要素形成最佳组合。目前,我校开发的40门拓展性课程,其中11门课程编成教材,29门课程编成教学讲义,同时配备音像资料,逐步建设成四因素成套的教材。除传统教学室外的空间,有实验室、活动室、社会调查大课堂等自主课堂。因课程教材内容的验证方式不同,我校配套创建了20多个自主实验室,10多个社会实践基地。而在学习某一课程时,通过网络系统加以收集、保存的情报资料、实验数据、调查资料等,便构成了学习这门课程的资料库。

在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上,我校提出形成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以科学教育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研究性学习为方法,符合心理教育特点的合作交互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层面,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依托,以创造教育思想融入教学为目的,引导教师以创设“问题”为核心,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协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问题解决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实践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震旦书院:共时性的场域重建

在开辟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素养人才的第二课堂时,我校充分借鉴中西教育传统及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中都注重的“书院”制度,对学校传统的育人场域进行重新建构,将学校传统的图书馆改造成了震旦书院,成为实施第二课堂的创新载体。

震旦书院基于图书馆,又不同于图书馆,保留了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阅读功能,同时又打破了图书馆和学科的界限,成为学校师生“教”与“学”的成长之地,也是学校教研组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大本营。

书院由10个专题研究室、两个综合阅览室、一个演讲厅、一个学生书吧和11个特色创新实验室构成,目前由五大创造教育课程群构成,即科技创新教育课程、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课程、文化素养教育课程、科学与艺术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问题驱动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小组合作互动思辨型学习模式,是书院第二课堂的特点所在。每周二、周五下午为书院专用学习时间,主要是利用中午和放学后的课余时间。书院课程模块和活动的安排包括:拓展性研究类的选修课、学生自主实践的体验课以及专业进修课。专业进修课,是让部分优秀学生,通过免修考核后,进入相应特色实验室和专题研究室,在教师引领下进行自主性学习。此外,书院还开设有名师专题讲座、学生合作研究分享等短期课程以及各种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经验分享论坛等。

第二课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重视道德品质的养成。校长要发挥教学领导力,必须课内、课外两手抓,从两类课堂的核心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环节设计、教学实验实践能力设计、教学评价多元化设计等方面,寻找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育的有效途径,创设适合高素质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平台。

(作者系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

20160928星期三《中国教育报》